随着新的开始菜单设计的展示、Surface Neo 和 Windows 10X 的发布,Metro UI 的最后一个设计元素动态磁贴也似乎即将在微软的设计语言里谢幕。虽然设计风格的名字从 Zune 时期的无名氏到Windows Phone 7 时期的 Metro UI 再到 Modern UI、Fluent Design,和微软其他的产品一样被改名部始终缠着而显得十分混乱,但语言本身却保持了很强的逻辑自洽和异常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如今 Android 的 Material Design、iOS、Fluent Design 都愈发趋同的情况下,Metro UI的设计语言依然让许多粉丝魂牵梦绕,强调流畅自然的层级动画、突出信息的视觉到现在依然显得十分超前。很多人讨论这套设计风格做错了什么,但在当下,Metro UI 做对了什么似乎更加重要:它是如何达到独树一帜的?它对现在的设计风格有什么样的启示?
为一个设计风格定下基调的是设计者认为一个几乎系统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什么,iOS (Android)认为重要的是 App——每一个需求都可以交由 App 完成——因此你可以看到它对曾经操作系统的改造都是为了突出 App:桌面只是个文件夹改造成存放 App 的空间、Windows 徽标键改造成 Home 键以便从任何界面都可以直接回到桌面、“分享”按钮强调各个 App 间的独立等等。而对于 Metro UI 来说,它认为最重要的是信息,在电子时代,所有的内容都是信息,而 App 本质上就是信息流通的信使,你下载一个 App,是因为这个提供商可以提供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信息:支付宝传递的是收款到账的信息,而不是直接把钱递到你手中。
因而我们回顾 Metro UI 的一些特点,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为高效传递信息而服务的。
因为强调信息,整个系统才透露出强烈的文字至上的极简气息,它对图片(不是图表)的厌恶也是来源于此:图片往往用于装饰,因而会降低信息传递的效率。而相比较图表,文字更万能、更精准、可以存在于各种形式中,图表受限于数字、涵盖的信息有限、只能用图片的形式展示。一个强调文字的设计系统的缺点是缺少了各个元素、层级之间区别,所以很自然地,微软从文字排版中获得灵感,使用了文字尺寸暗示层级。
被很多人所诟病的 Metro UI 过于统一的设计语言,“所有 App 都长一个样”也是基于这个逻辑:各个 App 看起来一样是因为形式并不不重要,重要的不是 App 本身,而是传递的信息。
而实现上,微软想到了一个绝佳的隐喻:那就是窗口。磁贴是窗口,显示屏是窗口。